close

翻譯社

2017臺北藝術節_歐洲工坊在臺北
2017臺北藝術節_歐洲工坊在臺北_歐洲工坊藝術節,由巴黎市立劇院所舉辦,邀請歐洲各國年輕藝術家至巴黎市立劇院駐村創作,觀察歐洲的當代趨勢做為演出題材_copyright Agothe Poupeney。(2017臺北藝術節提供)

源自法國的傳統甜點Îles flottantes!藉由年輕藝術家的發想成為一部為現代社會發聲的舞台劇!

由臺北藝術節與法國巴黎市立劇院共同製作的《歐洲工坊在臺北》,其源自於「歐洲工坊藝術節」(Chantiers d'Europe ),由巴黎市立劇院所舉辦,邀請歐洲各國年輕藝術家至巴黎市立劇院駐村創作,觀察歐洲的當代趨勢做為演出題材。

在現任藝術總監耿一偉的大力推動下,臺灣年輕藝術家得以於歐洲工坊藝術節嶄露頭角,最後搓合臺灣藝術家陳成婷、洪儀庭和葡萄牙藝術家里卡多‧內維斯-內維斯(Ricardo Neves-Neves)三人共同合作,於歐洲工坊藝術節中推出作品《漂浮之島》(Îles flottantes),構想起源自法國的傳統甜點Îles flottantes,今年5月時於巴黎市立劇院演出,9月於臺北藝術節《歐洲工坊在臺北》進行第二階段呈現。

對他們三人來說,「漂浮之島」比喻歐洲像是許多飄浮於空中的島嶼,不同的人種、語言居住其中,努力完成名為「歐洲」的想像,而演出形式也是由多個片段集結而成,如同眾多島嶼般,看似分散卻處於同一個世界。

《歐洲工坊在臺北》延續先前三人於歐洲工坊藝術節所呈現的「漂浮之島」概念,在法國呈現時的兩位法籍表演者,與三位創作者一同回到臺灣,他們運用近一個月的時間於臺北駐村,討論、修整作品,讓各自的「島嶼」有著更豐富的面貌。

2017臺北藝術節
2017臺北藝術節_歐洲工坊在臺北_3個各來自台灣與葡萄牙的年輕導演,帶來8個不同的片段,呈現另一種歐洲風景_copyright Agothe Poupeney。(2017臺北藝術節提供)

於德國柏林專攻舞臺設計的陳成婷帶來〈不在之島〉和〈支配之島〉,前者闡述她自德國留學、工作的情境,後者則用舞蹈思索身體的政治性;在法國唸戲劇的洪儀庭,則帶來〈隱形之島〉、〈三聯畫之島〉、〈傳統之島〉,以不同的語言、情境穿越現代與古典。

葡萄牙劇作家里卡多則用詩寫下了〈未來之島〉、〈運動之島〉,指涉法國總統大選的現象觀察,與人的勞動省思。三人相異的手法和語境,帶入長期於歐陸生活的思索,在這群漂浮島嶼中,看見年輕世代的歐洲觀點。

《歐洲工坊在臺北》於9月2日(六)至9月3日(日)在水源劇場上演,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,更多節目內容請至臺北藝術節官網查詢。

(中時電子報)



引用自: 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70901000849-260405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社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elliea13i7 的頭像
    nelliea13i7

    sheilape58308

    nelliea13i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